「我們生産的蔬果汁,保質期以往隻有10至12天。引入智能生産線後,保質期大幅延長,現時可達60至90天。」
創新求變
這個新鮮蔬果汁品牌于2010年創立,産品以往以全人手制作。六年前,陳嘉新接手,成爲品牌負責人。
有見人手制作産能較低,産品保質期也較短,陳嘉新求變,決定将公司的生産線升級。
政府推出的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以政府對企業1:2的配對形式,資助生産商在香港設立智能生産線,陳嘉新的公司正是受惠企業之一。
提升産能
引入智能生産線,在在有利公司業務與發展。
陳嘉新說,以往需經人手的工序,包括原材料處理、磨漿,以至裝瓶,現已全部改由機器完成,除令産能提升,生産過程也更衛生。
廠房更引入高溫高壓消毒釜爲産品消毒,産品保質期也因而大幅延長。
生産線更設智能感應器,配合數據收集系統,收集用電量、用水量等數據,有助公司進行成本分析。
應用科技
創新科技是智能生産的基石,生産力促進局一直積極協助企業,包括陳嘉新的公司,運用創新科技解決行業痛點,并根據不同行業實際需要,介紹相應技術。
以陳嘉新的公司爲例,生産力局的首要考量是如何在不使用任何防腐劑或添加劑的情況下,達緻消毒、殺菌效果,同時延長食品保質期。
生産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提到,創新科技在制造業的應用,因應産品特色各有不同,即使同一行業,也未必能直接套用,因此,局方期望爲有需要行業提供客制化服務,讓更多企業于生産過程使用創新科技,提高行業競争力。
政策支持
政府的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早于2020年7月推出,而爲加大力度支持企業推行智能生産,去年施政報告宣布優化計劃,今年1月8日起容許申請計劃的企業,任何時間在計劃下合共進行最多三個項目,以獲取最多共4,500萬元的配對資助。
截至上月中,新型工業評審委員會已同意支持43 宗申請,主要涉及食品制造及加工、紡織及制衣、建造材料、醫療器材等行業,合共68條生産線。
工業專員(創新及科技)葛明說,政府的目标是在2027年将計劃下的智能生産線增至最少130條。
因地制宜
葛明又提到,香港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将創科成果應用到具體産業,推動新型工業化,爲香港社會經濟發展帶來新動能。
他強調,科研能力和基礎是香港新型工業化發展最重要的優勢,而新型工業化也爲香港創科發展提供豐富的需求和應用場景,完善創科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