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廣告

力争上遊 後顧無憂

「踏入奧運場地,走出去的一刹那,聽到很多人呐喊、打氣。」

 

「小飛魚」張心悅是巴黎奧運會中國香港代表團的最年輕泳将,首次參加奧運即出戰女子100米和200米背泳初賽,雖然未能晉級,但出賽當刻的情景,記憶猶新。

 

「這是很好的、第一次的奧運經驗。我學會不能給自己太大壓力。」

 

17歲的張心悅成爲全職運動員約一年半,每日習泳超過三小時;遊泳以外,她也不忘學業,近日更有新突破,透過香港大學的頂尖運動員入學計劃,9月入讀社會科學系。

 

她表示,曾擔心休學之後,重返校園時跟不上進度,感謝體育學院在升學路上提供多方面支援,例如模拟面試、選科建議等。

 

「他們的教導,令我在大學面試時表達得更流暢。開學後,相信遊泳和學業兩忙,體院和大學兩方面都會遷就我,讓我自行安排時間。」

 

張心悅說,有興趣修讀心理學,認爲可從中學習如何調節心态和纾緩壓力,對作賽和日後事業發展都有助益。

 

體院一直與各大學合作,支持運動員升學。香港遊泳隊總教練陳劍虹高度評價體院在這方面的努力。

 

「體院做得最好的地方,是解決了運動員的後顧之憂。支持運動員升學,明顯延長他們的職業壽命。」

 

來自安徽的陳劍虹說:「這是我剛來香港的時候根本沒有的。大家都爲人父母,我們理解每一個家長對孩子的期盼。」

 

在體院執教超過24年,陳劍虹也見證體院設施不斷改善。他憶述初到體院時,運動員要共用一個25米的室内遊泳池,形容當年訓練條件艱苦,現時,體院除有一個25米遊泳池,更有一個52米遊泳池,無論硬件、軟件,均屬世界一流。

 

陳劍虹又指,現時泳隊教練團隊背景非常多樣化,包括國家隊退役運動員、本地退役泳手,以及曾在美國、日本等地受訓、深造的本地運動員等。

 

「本地教練除經曆很多國際大賽,對香港的遊泳文化也特别了解。這是他們的優勢。」

 

泳将何詩蓓連續兩屆奧運奪牌,爲泳隊以至香港遊泳運動發展注入強心針。展望明年第15屆全國運動會和2026年亞洲運動會,陳劍虹寄語年輕選手承擔重任、力争獎牌;張心悅也希望自己能在賽事中發揮水準。

 

張心悅表示:「全運會和亞運會,我都希望遊出好成績,但對于紀錄或排名,我不會特别考慮,因爲不想給自己太大壓力。」

 

她又說,會以師姐何詩蓓爲榜樣,用正面心态面對遊泳和人生。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德田邨有單位起火最少7名長者疑吸入濃煙不適 或涉風扇鋰電池短路

兩隻野豬吐露港公路被機場巴士及電單車撞死 電單車司機輕傷送院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