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暫停批出新一輪建造業輸入勞工申請後,有小巴業界指,都傾向不再輸入司機。跨境旅遊巴界就認為,人手仍然短缺,有需要繼續增加配額。 本港勞動人口流失,政府去年中推出計劃,容許建造業和運輸業輸入最多兩萬名勞工。其中屬「大戶」的建造業,經過四輪,輸入9,700多人後,新一輪決定暫停批出申請,不過餘下名額都不足3,000人。 至於運輸界,航空、小巴及客車,可引入共最多8,000名勞工。當中航空界佔6,300個名額,首兩輪已批出逾九成、即5,800多個。 至於小巴、客車,最多有共1,700個名額。根據業界提供資料,其實已用盡,甚至超過。有業界解釋,是因為部分獲批申請最終無用到,之後再申請,令部分數字重疊。 現時輸入的小巴司機有928人,小巴業界認為,現時人手相對充裕,加上當局上月又聯同職訓局,推出在職培訓計劃,做全職首半年有18,000元津貼,吸引不少人入行,毋須再輸入。 小巴車主司機協進會主席張漢華指出:「香港經濟開始走下坡,尤其很多線生意額下降。我認為政府應暫時停止輸入外勞,給多些機會香港人就業。」 不過同樣有約900名輸入勞工的旅遊巴界就稱,有需要繼續輸入。 港粵直通巴協會副理事長張劍平說:「我們有個60歲界限,做到60歲、香港現有司機拿不到內地駕駛證。我們(司機年齡)平均中位數去到56歲。第二、很難吸引香港年輕人上去內地考牌,內地考牌及格率亦很低,只有兩、三成。」 政府去年亦放寬輸入侍應、零售員等26個工種的勞工。整個計劃截至四月底,8,500多個勞工獲批輸入。有勞工界議員認為,政府是時候全盤審視政策。 勞聯選舉委員會界別議員林振昇表示:「政府可以做些詳細統計,不要開放補充勞工計劃優化版,就不理經濟情況,繼續推出。例如哪些工種失業率有否上升?職位空缺有否減少?如果某些工種出現變化,其實應暫停輸入外勞。」 他指當局應擴大再就業津貼名額等,吸引更多本地人重返職場。
小巴業界傾向不再輸入司機 旅遊巴界認為人手仍短缺倡續增輸入勞工配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