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聯一項調查發現,逾三成高小學童曾被欺淩,有學童更向父母反映每日都遭受欺淩。幼聯希望學校及家長關注,並呼籲學校設立防欺淩機制。 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七月透過學校以網上問卷,成功訪問了528人,過半有272名是高小學童,其餘是家長和教師。 在受訪學童中,三成指曾經受欺淩,約四成受欺淩學童承認希望復仇。過半受訪學童就指,目睹過欺淩情況,約三成人表示害怕,三成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目標;亦有一成半表示學校沒提供足夠保護。 至於受訪的家長,3成指子女曾反映遭受校園欺淩,當中七成指不止一次,一成半更指每日都發生。 另外,六成七受訪老師觀察到學生之間存在欺淩行為,但兩成半指,學校沒任何反欺淩教育活動,兩成指校方沒為受欺淩同學提供足夠支援及保護。 香港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總幹事程德智稱:「(學校支援)就是完全不足夠,才會有這麼多個案,學校需要一個機制去處理、辨別,不要把事情藏起來不說,這些事需要說出來,需要去處理,而且要讓學生知道我們不會容忍欺淩行為。」 有精神科醫生指,受欺淩學童成長及人格發展都有大影響,家長要留意。 精神科醫生陳蔓蕾表示:「有時候可能是一些關係上的問題,不一定是欺淩,但如果可以多點細心留意的話,可能可以發現一些比較輕微的欺淩,從而阻止這個糾紛,令事情能圓滿解決。」 她建議學校設立匿名舉報機制,讓學童能安全地表達困擾。
幼聯調查指逾三成受訪高小學童曾被欺淩 有醫生倡學校設匿名舉報機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