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廣告

文物帶你穿越 感受古人過中秋

  圖:明青花瑤台賞月圖瓷鍾3組人物圖像。

  嫦娥奔月、玉兔搗藥……這些中秋時節耳熟能詳的故事流傳甚廣,也被古人刻畫在了一件件精美的文物裏,體現着當時人們對中秋文化的傳承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殷商甲骨文中,便有了「兔」字和關於兔子的記載。而因吉祥、長壽、多子等象徵意義的存在,古代所留存的兔文物也頗為常見。

  目前所見最早的玉兔有安徽含山淩家灘遺址出土的兔形飾件,其屬於淩家灘文化,距今5300年。無獨有偶,在河南安陽殷墟殷王武丁配偶的墓穴中,也已出土公元前12世紀前半葉的玉石兔像殉葬品。

  在西安秦磚漢瓦博物館,有一枚西漢時期的「蟾蜍玉兔」瓦當,是國家一級文物,也是西安秦磚漢瓦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瓦當直徑22厘米,左側為一隻玉兔,右側為一隻蟾蜍,外圍布滿桂樹樹枝。該館館長任軍宜曾表示,「可以想像,月圓之時,漢代宮廷之中,古人在『蟾蜍玉兔』瓦當的屋簷之下飲酒對月的場景。」

  古人是如何賞月的,他們吃的月餅又長什麼樣?一系列問題在文物中也能得到解答。

  在湖北省博物館,明青花瑤台賞月圖瓷鍾就刻畫了一番唯美的賞月意境。瓷鍾外壁的「瑤台賞月圖」,繪有遠山、祥雲、花草和三組人物,圖中人物遙望同一輪明月,沉醉於皎潔的月色之中,反映了中秋節祭月、拜月、賞月這一習俗跨越千年的傳承。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中華文明溯源」特展 9.25亮相香港故宮

文創產品 搭建閱讀橋樑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