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金融财经 直擊中國科幻現場:無人飛天車、人形機器人、國產客機 科技自主不靠輝達晶片?|天下雜誌
公益广告

直擊中國科幻現場:無人飛天車、人形機器人、國產客機 科技自主不靠輝達晶片?|天下雜誌

無人飛天車,全球首張飛行證在中國!靠著開源架構RISC-V與輝達晶片黑市,「中國製造2025」突破美國封鎖,默默多數達標。然而,這場科技戰繼續打下去,不被拉開差距,可能已是中國最好的成績。

中國製造2025-美中科技戰-AI-人工智慧-飛天車-無人車-客機 深圳 億航智能去年拿下中國第一張無人駕駛飛機飛行證,今年在深圳試點。圖片來源:史書華攝

對《天下》團隊而言,時隔3年再次踏上北京、上海、杭州和深圳四地探訪,沒想到迎來的是一個又一個的驚奇。

就在深圳比亞迪總部的不遠處,中國業者億航智能自主研發的小飛機,頂著颱風外圍環流,機身外的8個螺旋槳正在加速運轉,轟隆、轟隆地準備起飛。

這台小飛機有著親人的圓滾滾外觀,但一坐進去,擋風板前只有一塊顯示螢幕,機艙內也沒有多餘的裝飾。

讓人不習慣的地方,還有這架飛機最多只能搭載兩位成人──而且都不是機師。

這其實是一台「無人電動飛天車」。

深圳》億航智能去年拿下中國第一張無人駕駛飛機飛行證,今年在深圳試點。(史書華攝)

億航去年剛拿到中國民航局頒發的第一張無人飛行許可證,並已在深圳試點,小規模在山區景點提供接駁服務。明年,他們還打算正式進軍「無人飛天計程車」,要解決城市內的塞車難題。

這是摩根士丹利證券估計,2040年會有1兆美元市場的明星未來產業。倫敦、紐約等國際大都市,也摩拳擦掌準備迎接飛天計程車。

但全球第一張飛行證、甚至第一個試點,竟然發生在中國。

這還只是這次探訪的第一個驚奇場景。

北京》27款人形機器人在今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亮相,有5家業者透露已部署到產線或試驗中。(邱劍英攝)

我們再飛往北京。

世界機器人大會今年特別選在北京的未來產業示範區亦莊舉辦,大會上,一口氣亮相27款人形機器人,而且清一色都是中國本土品牌。

曾與輝達創辦人黃仁勳同台的宇樹機器人、模仿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的開普勒,還有跟華為合作的樂聚、比亞迪入股的智元,走在場內,活像走在賽博龐克的世界。

但眼前,不只是「未來」。至少有5家業者透露,自家的人形機器人已在比亞迪、奧迪、物流業者等產線上實習,或成為正式職員。等於說,「中國製造」未來由「機器人製造」,不再遙遠。

怎麼回事?當歐美對中國進行科技封鎖,「科幻中國」竟然還能實現?

要解開謎團,得從十年前的一紙政策說起。

「中國製造2025」默默達標?
飛天車、人形機器人、商用客機,都實現了

轟動一時、引爆美國全面圍堵中國科技發展的「中國製造2025」,明年即將迎來北京設定的目標年。

這項備受國際矚目的中國產業政策,十多年前,動員50多位工程院院士與百位專家,找出關鍵產業及發展技術,力爭用十年時間,讓中國邁入「製造強國」。

27款人形機器人在今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亮相,有5家業者透露已部署到產線或試驗中。(邱劍英攝)

沒想到2018年被美國盯上,前總統川普的心腹、時任白宮貿易與製造業政策辦公室主任納瓦羅(Peter Navarro)公開點名,「中國製造2025」提出的所有關鍵產業,都在與美國競爭,「中國要偷走我們的未來,」他憤怒地高喊,「美國不能讓中國在這些項目上領先!」

之後,美方不但精準打擊被列為2025關鍵產業的通訊業者中興,更開啟美國對中國的科技打壓,一路從技術到設備雙線追殺。

「中國製造2025」的官方網站、到中國國內討論,從此全面消失。

但「中國製造2025」真的停擺了嗎?

「北京想要產業升級的願望不會變,肯定繼續做下去的,」近來積極書寫中美產業政策分析,北京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政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董潔林解釋。

中國學習蘇聯的計劃經濟,政策素有5年一個小週期、10年一個大週期,「頂層規劃是雷打不動,」董潔林形容。

而且,地方政府還會透過手上的財政資金加碼補貼,甚至因此引發各地彼此競爭,更加速產業規劃達標。

「中國製造2025」的底層邏輯,同樣也是如此。

事實上,《天下》在深圳和北京探訪的無人飛天車與機器人,在過去中國的產業政策中,都有脈絡可循。

而且,從最新關鍵成果,也透露「中國製造2025」在檯面下持續進展。

香港《南華早報》今年4月特別估算,當年「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至今約有八成六達成。

《天下》也抓出重點產業的國產化進度,結果發現,除了晶片製造大幅落後,幾個關鍵項目,確實符合當年立下的目標。

例如,電動車不但完成進口替代,產業鏈從上游材料到電池與汽車,都由中國企業把持。當年政策設下2025年產量300萬輛的目標,不僅早已達到,去年的數字更破千萬輛。

又或是台灣幾乎沒注意到的國產商用客機。十年內,透過國外技術移轉,中國竟然實現量產,國企「中國商用飛機」(簡稱中國商飛)推出的窄體客機C919型號,目前已在中國國內交付11架。

中國達成國產商用客機量產。(邱劍英攝)

《天下》這次採訪行程,也特別體驗從上海飛往北京的C919航班。

C919客艙設計,神似空中巴士A320,如果不是餐點附贈了一塊寫上「全球首架C919」字樣的小蛋糕,幾乎察覺不到這架中國國產飛機跟波音或空巴有什麼差別。

上海》記者特別試搭從上海飛往北京的中國國產飛機C919,隨餐蛋糕還寫著C919字樣。(邱劍英攝)

這是全球產業史無前例的新局。

原來「中國製造2025」成績單背後,更重要的訊號是,在北京頂層政策和美國禁令雙重影響下,「一個世界、兩個系統」已在各個產業開花落地。

有的因為被政策快速拔高,讓國產競爭實力加速在國內輾壓對手,例如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已強壓德、日傳統汽車大廠。

有的才剛剛起步,目前仍借力歐美技術,例如客機C919、或華為基於Android打造的第一代鴻蒙作業系統。

還有因為被打壓,不得不想辦法長出的中國系統。例如中國業內熱議的人工智慧(AI)新創公司,包括清華校友創的無問芯穹、或曾被稱為「中國版輝達」的壁仞科技,都主打能混合國產晶片和輝達晶片的「混卡」訓練,積極佈局「沒有輝達」的世界。

而且,最新戰況,不只美國出手打壓中國,為了防患未然,中國也在積極實施「去美化」。

開源救了中國
北京祕密文件「去美」,RISC-V能玩黑悟空

《華爾街日報》今年3月揭露,北京從兩年前開始,悄悄地端出「79號文件」,官員或企業高層只能閱讀,不得複製。

這份神祕的「79號文件」,要求國有企業在2024年前,得把系統內的外國軟體廠商全部更換,大量外商企業能在中國做的生意因此愈來愈少,被迫縮編或撤退。

而要快速實現「去美化」,不能不提中國企業在「開放原始碼」的佈局。

2010年誕生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RISC-V,是世界第3大處理器架構,除了打破x86、ARM獨佔架構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採取開源架構,任何企業、個人都可以免費取用,被稱為「處理器領域的Linux」。

但對中國公司而言,開源架構的附帶好處更吸引人。RISC-V官網載明,該架構「不受司法管轄權的影響。」也就是說,美國難以限制中國使用該技術。

因此,中國科技業爭相擁抱RISC-V。主導該架構標準的RISC-V國際協會,25家高級會員,有10家來自中國,包括華為、中興、中科院計算所與中科院軟體所,以及阿里雲。

這已讓美國開始緊張。

地上跑的無人駕駛計程車,今年也在中國各大城市大規模試點。《天下》乘著小馬智行穿梭北京亦莊。(邱劍英攝)

去年底,美國眾議院幾個跨黨派成員要求政府注意RISC-V中國化的現象,並發表聲明:中國共產黨「已在試圖使用RISC-V的設計架構,來削弱我們的出口管制。」

在今年RISC-V中國峰會的杭州現場,阿里巴巴旗下的研究機構達摩院,就用當下最火熱的電玩遊戲《黑神話:悟空》,向我們展示中國如何打造完全獨立於西方世界運算系統的未來。

遊戲中的「天命人」正在光影斑斕的樹叢間敏捷穿梭,過程流暢,只有資深遊戲玩家才能看出,螢幕邊緣畫面仍有一些延遲殘影。

這樣的遊戲體驗,原本需要上萬人民幣的輝達RTX 4090顯示卡才能運行流暢,但達摩院旗下玄鐵處理器團隊,卻打造出全RISC-V環境,從玄鐵處理器到桌面系統都完成「進口替代」。

「我們證明了RISC-V可以一樣好,」一位達摩院的工程師說。

「開源是中國必須要走的路,」上海著名創投、成為資本創辦人李世默告訴《天下》。成為資本是RISC-V目前十家中國高級會員之一,李世默曾在2021年擔任RISC-V協會董事,現已退出。

成為資本創辦人李世默是把RISC-V帶入中國的重要推手,公司所在為昔日上海市市長、台灣省政府主席吳國楨洋房,外牆還有舊時標語。(邱劍英攝)

他在上海長樂路一棟老洋房的會議室受訪,外頭掛著「成為資本黨支部」的招牌。

這很符合李世默的風格。畢業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系、擁有史丹佛MBA學位的他,是西方財經界有名的「戰狼」,常以流利英文為「中國模式」辯護。

他曾在TED演講力陳,這世界應該存在「兩種體制」,甚至認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開源精神。」

暫居AI第二大國
高喊「科技2035」,關鍵仍在算力

依照北京最初的政策規劃,「中國製造2025」只是走向「製造強國」的第一步。當時還設定了第二步,一路規劃到2035年;第三步甚至到2049年、也就是新中國成立的100年。

今年6月的全國科技大會,習近平還加碼宣布,2035年的目標是建立「科技強國」,基礎內涵是要「擁有強大的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

在此時此刻,這指的可能是強大的AI運算能力。

全球人工智能開發與應用大會上海場,零一萬物CEO兼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演講。(邱劍英攝)

看剛頒發的諾貝爾獎就知道了。

今年物理獎、化學獎的得主,竟然都是AI相關學者。

物理獎頒給發明深度學習的兩位學者,包括深度學習之父辛頓(Geoffrey Hinton)。

化學獎更直接由Google DeepMind開發人員和華盛頓大學生物化學教授共同拿下,關鍵就是成功預測人體幾乎所有蛋白質結構,掀起生物革命的AI程式AlphaFold。

這符合去年史丹佛大學電腦科學教授李飛飛告訴《天下》的:AI已經成為推動所有領域發展的「基礎科學」。

事實上,不論是前面所提到的飛天車、人形機器人,甚至被中國政府列為「戰略行業」的晶片、生物基因、新材料、智慧農業等,所有領域的關鍵發展,都不脫AI大模型的影響和加持。

也就是,最近許多人掛在嘴邊的「算力即國力」。

這也是美國多管齊下,禁止輝達最先進的AI晶片銷售中國,並限制中國半導體生產技術發展的背後關鍵。

當前中國的AI實力究竟如何呢?

根據最有公信力、由美國開放組織LMSYS Org公布的大模型盲測榜單,過去半年,榜單基本上只有兩個國家:美國和中國。

細看排行,中國的大型語言模型性能,都緊跟著Open-AI、Anthropic、Google等美國領導廠商。

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復旗下的零一萬物大模型Yi-Large、或阿里巴巴開發的通義千問Qwen Max,過去半年間,更曾一度擠進全球第7和第12名。

為什麼在被美國「卡脖子」的情況下,中國大型語言模型還能維持「天下第二」?

晶片禁令「沒影響」?
留學生走私回國,記者見證輝達晶片黑市

當《天下》在北京、上海訪談多家中國AI相關業者,美國晶片禁令,對於訓練大模型有無影響?

得到的是讓人意外的回覆:「還好」、「沒影響」,幾乎所有人都異口同聲地說。

再進一步詢問,模型背後用什麼晶片訓練?

美國從2022年秋天就開始禁止賣到中國的輝達高階晶片A100、H100,竟然仍是主流選擇。

華強北(史書華攝)

「管道很多,不用擔心(貨源),」一位中國前三大大模型開發者意有所指。

真的這麼好買?《天下》實地探查,循著社群媒體的銷售資訊,一路找到全球最大電子零件銷售市場——深圳華強北商圈,這裡也是傳說中的AI晶片走私集散地。

傍晚,大部份店家或商場都已拉下鐵門,但巷子內,一樓的店面仍燈火通明。「A100有現貨跟期貨,H100你下週再來看看。」店家低聲說。他並當場拿出現貨,但報價是海外市場的好幾倍。

《華爾街日報》今年7月也同樣揭密,新加坡的中國留學生,以類似走私毒品的方式,用塑膠膜層層包裹輝達高階晶片夾帶回國,一片就能獲得100美元的報酬。

中國各行各業都大力關注晶片。電動車新創蔚來創辦人李斌,出席全球人工智能開發與應用大會上海場,宣傳自研晶片。(邱劍英攝)

「中國業者現在說沒影響,我不意外,」一位熟悉美國科技禁令戰略的外商高層告訴《天下》,未來中國與美國最新科技的落差,只會持續擴大,「能維持現狀,就是中國未來最好的情境。」

為什麼會如此評斷?

要從三個層面分析:錢、技術、人才。

美國將拉開領先距離
漏洞百出的封鎖,意在消耗中國資源

首先,錢。幾個資深科技業者,都不約而同指出,現在看似漏洞百出的晶片禁令,其實是美國政府有意為之。

「封殺得太徹底,反而會逼它(中國)鋌而走險,」前述外商高層說。

「美國的戰略是要消耗中國,」他強調。

美國祭出高階晶片和設備出口禁令後,中國業界被迫用高於市價數倍的價格,在黑市或二手市場買下高階晶片或生產設備,大量囤積。

而且,按照中國產業的發展邏輯,假如北京要完成「去美化」,政府勢必得砸大量銀彈,從上到下重新打造「全局性產業鏈」。

奈何中國房地產一片慘澹,導致地方財政明顯出現危機,「中國的產業政策框架還在,但投注(產業)的資源明顯在退潮,」董潔林觀察。

杭州》無人駕駛的蘿蔔巴士在魯迅故居行駛。(林以璿攝)

第二,技術。中國能大量「取得」的AI晶片仍以輝達A100為主,新一代的H、B系列,在美國大廠也搶購之下,取得難度將愈來愈高。

雖然,華為下一代的昇騰910C,宣稱性能可對標輝達的H100,但在EUV微影機台仍遭禁運的前提下,還停留在7奈米製程。輝達接下來將進入3奈米、2奈米,中國國產晶片性能很可能長期停滯,與世界水準愈拉愈大。

第三,人才。曾任百度首席科學家、前史丹佛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吳恩達,在去年的《天下》專訪表示,上一波AI熱潮,主要靠資料驅動,這是中國的強項,因此在影像處理、人臉辨識等領域,取得與美國平起平坐的世界領先地位。

美國知名科技智庫「資訊科技與創新基金會」(ITIF),最新評比也佐證這個觀點。AI賽道上,中國在多數領域都落後美國,但在資料和應用上,得分遠遠超車。

然而,這波生成式AI的核心人才、領導公司,完全集中矽谷周邊。不只中國落後美國,而是「所有國家都離美國很遠,」吳恩達形容。

當錢被消耗、技術被卡、人才又不足,中國的國力──AI算力,很有可能發展受限。

這是「中國製造2025」沒有想過的結局,也將是習近平喊出「科技2035」必須面對的新起點。

上海中芯(邱劍英攝)

(雜誌原標題:體檢「中國製造2025」 超科幻現場/責任編輯:曹凱婷)

【更多精彩內容,請購買《天下雜誌》809期體檢「中國製造2025」  超科幻現場,單本即享免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90後怪才「清華幫」AI創業潮 做出中國版ChatGPT、史丹佛學生也來抄產品|天下雜誌

制裁逼出「新華為」巨獸!神祕實驗室、鴻蒙系統,變身中國版「蘋果+輝達+博世」|天下雜誌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