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0月25日報道 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0月8日報道,身體質量指數(BMI)曆來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肥胖測量工具之一。它将一個人的體重與身高聯系起來,是流行病學診斷肥胖症的标準。
然而,就個人評估而言,BMI具有較大的局限性。阿根廷營養學家安娜·卡佩萊蒂認爲:“BMI不是預測合并症風險的适當指标,因爲其沒有考慮全身脂肪的數量和分布等關鍵因素,而這些因素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健康。”
BMI可能會産生誤導,因其測量的是體重與身高的關系,沒有區分肌肉質量和脂肪。這也是爲什麽運動員等肌肉量大的人可能被錯誤地歸類爲“肥胖”的原因之一,實際上他們的體脂很少。因此,卡佩萊蒂強調有必要使用其他更準确的方法來評估個人的健康風險。
在這方面,近年來,認爲腹圍是更好測量指标的觀點逐漸深入人心。這種測量方法能更準确地反映内髒脂肪,即内髒器官周圍的脂肪,以評估嚴重健康風險。
據報道,發表在《美國心髒協會雜志》周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腹圍大的人患心髒病的風險比腹圍值正常的人高出163%。即使是BMI适中的“大腹便便”者,患心髒病的風險也會增加61%。
專家們一緻認爲,BMI完全忽略了脂肪在體内的分布情況。
中國無錫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促進部主任錢雲領導的研究表明,腹圍測量可以更準确地預測心髒病、中風和其他與肥胖有關的疾病。
正确測量腹圍是準确估計健康風險的關鍵。爲此,卡佩萊蒂建議在肋骨下緣與髋骨之間的中點測量腰圍。這位營養學家強調說:“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采用這種測量方法,而不是所謂的‘裁縫腰圍’(在軀幹最窄處測量),以此評估與内髒脂肪有關的風險。”
一般建議是将腹圍保持在身高的一半。超過這個比例會大大增加罹患高血壓、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由于BMI的缺點,專家提出使用新的指标來更好評估身體脂肪分布。其中之一便是身體圓度指數(BRI),也稱爲腹圍指數(ACI),它同時考慮了腰圍和身高,能更清晰地反映腹部脂肪和相關的死亡風險。
《美國醫學會雜志·網絡開放》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分析了3.2萬多名美國成年人的數據,發現BRI與全因死亡率呈U型關系——其水平過低或過高都會增加死亡風險。
研究發現,從1999年到2018年,美國成年人平均BRI從4.80上升到5.62,這證明了人口中内髒肥胖情況的增加。研究人員建議,該指數可成爲預測死亡風險的無創篩查工具,并有助于對高風險人群進行早期幹預。
報道稱,内髒脂肪與心髒病之間的聯系已被多項研究證實,因爲内髒脂肪會産生慢性炎症,長期會損害心血管系統和其他器官。
錢雲領導的研究表明,即使血壓、血糖和膽固醇水平等其他風險因素得到控制,腹圍随時間增加的人群患心髒病的風險也會顯著增加。
這一發現強調了長期監測腹圍的重要性。腹圍不僅是身體脂肪的外在表現,也是内髒脂肪及其對長期健康影響的重要指标。(編譯/劉麗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