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撰文表示,發展局緻力提升市民的生活環境,積極發展同時重視保育,以構建宜居宜業宜遊的社區。她指,塱原自然生态公園和東湧東新市鎮的試驗苗圃乃發展與保育并存的成果。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甯漢豪11月10日在網志發表的文章(附短片):
發展局緻力提升市民的生活環境,積極發展的同時亦重視保育,以構建宜居宜業宜遊的社區,例如昨日正式開放予公衆的塱原自然生态公園,就是一個引證我們如何藉發展機會積極保育的成功例子;另外,東湧東新市鎮設立的試驗苗圃,也爲促進該區生物多樣性及豐富城市景觀發揮作用。今次,我邀請了土木工程拓展署的同事介紹這兩個項目,并分享工程師團隊參與保育工作的點滴。
北都發展與保育并存 塱原爲重要組成部分
土拓署高級工程師周夏露表示,政府在推展北部都會區的同時,亦十分重視提升區内自然生态環境。塱原位于古洞北新發展區和粉嶺北新發展區之間,是發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團隊透過積極保育和修複,緻力提升區内濕地的生态價值和生物多樣性。
塱原自然生态公園正式開放予公衆遊覽
塱原自然生态公園昨日正式開放予公衆,我亦有出席開幕禮。公園由土拓署設計及建造,并由漁農自然護理署負責管理,占地大約37公頃,分爲三個管理區域,包括生态區、農業區及訪客區,公衆可在訪客區自由參觀及觀賞雀鳥,并可透過預約導賞,深入了解生态區和農業區,詳情請浏覽公園網頁。
其中,屬核心保育部分的生态區占地約21公頃,土拓署将部分旱田、荒廢的農田或生态價值相對較低的農地複修爲不同的濕地生境,包括淺水池、水滋田、稻米田、沼澤,将塱原原來約14公頃的濕地,增加至22公頃,并維持塱原的生境多樣性,爲野生動物提供合适的覓食、栖息及繁殖地方。農業區占地約11公頃,在漁護署管理下将農田租予農戶用作生态友善耕作。土拓署兩年前已完成農田的複修工作,并興建了貯物設施和長約1.9公裏以石籠興建的灌溉水道。訪客區則占地約五公頃,用以提供訪客設施及用作教育活動,當中設有塱原自然生态中心、觀鳥屋、濕地廣場、木闆步行道等,讓市民可以欣賞塱原不同的濕地生境,全面了解濕地生态系統,提高自然保育意識。
工程團隊與持份者緊密溝通 共同完成保育項目
周夏露表示,今次是他第一次參與工程與保育并重的項目,由于工程師未必具備農耕經驗,所以過程中參考了不同團體意見,不斷進行溝通和協調,才可把項目做好。同時,項目亦要滿足不同持份者需要,例如在進行複修工程時,團隊定期與綠色團體和漁護署同事會面,了解雀鳥在繁殖季節時栖息或繁殖地方,因而避免工程車行走有關路段;另外亦透過塱原農民指導,完成了種植稻米田和修複水滋田,爲雀鳥提供豐富食物,從而吸引更多雀鳥前來覓食。
周夏露說,公園在優化工程期間已吸引很多不同雀鳥來到塱原,包括極度瀕危的禾花雀、2021年首次錄得在塱原繁殖的黑翅長腳鹬,以及分别于2021年和2023年在塱原首次發現的鐵爪鵐和澳南沙錐。另外自工程在2019年年底開展,塱原的雀鳥數目在秋冬季平均增加約兩成至四成,公園亦成爲了不少候鳥長途遷徙旅程中重要的補給站。因此,他很高興能夠參與這個以自然爲本的城市發展共融項目,印證了複修工作已大大提升塱原的生态價值,打造更多元化的塱原雀鳥大家庭,是發展與保育并存的一個成功例子。
東湧東新市鎮綠化願景 打造全方位可持續城市森林
綠化措施有助推動新市鎮的可持續發展,在城市發展的同時,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及新市鎮的生态效益。随着東湧東的基礎工程陸續完成,土拓署可持續大嶼辦事處于2023年初在該區設立了試驗苗圃,通過定期觀察、妥善護養、分析數據,從而了解不同樹木品種的生長表現,爲日後位于東湧東的城市森林選出合适的樹木品種。
試驗苗圃種植逾110棵樹木品種 生态價值與觀賞價值并重
土拓署工程師陳穎表示,東湧東位處沿海,環境空曠、風勢較大且海風含鹽量較高,經征詢園境師專業意見後,團隊在東湧東新填海土地的海旁,試驗種植超過110棵具生态價值和觀賞價值的樹木品種,包括比較适應都市環境的本土樹種,如餘甘子、黃牛木、紅楠樹等。同時,團隊亦挑選了具有觀賞價值的樹木品種,例如山櫻花和臘腸樹、樹冠高大廣闊的水翁,以及随季節變化的烏桕和銀杏。
現時苗圃及試驗中的樹木品種尚未向公衆展示,将來這些樹木經過妥善移植後,不但能爲該區動植物提供栖息環境、促進生物多樣性,亦爲市民大衆提供觀賞生境。
土拓署園境師(大嶼山)陳隽浩指出,苗圃成立不足兩年,樹木如山櫻花、紅花荷等已經成功開花,而其他樹木如餘甘子、秋楓等更開花結果,成功吸引雀鳥、蜜蜂及蝴蝶停留和覓食,足以證明苗圃内樹木已發揮一定的生态價值。陳隽浩表示,明年完成試驗後會根據試驗結果和樹木形态,妥善移植樹木到即将動工的東湧東休憩空間,這項提前植樹安排将有助加快城市森林的建立。
工程園境合作無間 發揮團隊精神
陳穎表示,工程師日常工作主要涉及鋼筋混凝土結構及地下管道等土木工程,但随着發展與保育日漸重要,工程師需要多走一步。他很高興今次與團隊的園境師合作,提前開展規劃綠化工作,令工程項目更能切合市民期望。他很高興能運用工程知識爲苗圃設計合适的疏水系統,例如礫石鋪面以幫助排水、支撐樹苗和減少雜草。他從中也認識到不同的樹木品種及其生長特性,整項工程令他獲益良多。
另外,項目團隊正構思在東湧東附近的海面試驗浮台式種植,計劃選取本土的樹木和蜜源植物,于海面建立不受幹擾的生态踏腳石,爲鳥類和昆蟲提供中途站,有助建立生态走廊。
發展局會繼續秉持優良的規劃原則,發展的同時做好保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