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廣告

中國下一代北鬥系統 計劃2035年建成

  圖:中國下一代北鬥料2035年建成。圖為北鬥三號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於2020年升空。\新華社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28日在京召開紀念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建設三十周年座談會,並發布《北鬥衛星導航系統2035年前發展規劃》。按照規劃,中國下一代北鬥系統以「精準可信、隨遇接入、智能化、網絡化、柔性化」為代際特徵,將為全球用戶和其他定位導航授時系統提供覆蓋地表開闊空間及近地空間的米級至分米級(1分米等於10厘米)實時高精度、高完好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預計在2035年完成建設。

  30年來,中國北鬥工程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有源到無源、從區域到全球的階梯式、跨越式邁進,全面實現「三步走」戰略發展目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鬥作為聯合國認可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核心供應商,簽署了中俄、中巴、中阿、中沙、中白等合作文件,持續擴大國際「朋友圈」,產品出口140餘個國家和地區,全面進入民航、海事、移動通信等13個國際組織標準體系,成為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案例。

  混合星座 高中低軌築鏈

  中國下一代北鬥系統的建設方向已明確。28日發布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2035年前發展規劃》顯示,未來在確保北鬥三號系統穩定運行基礎上,中國將建設技術更先進、功能更強大、服務更優質的下一代北鬥系統。下一代北鬥系統以「精準可信、隨遇接入、智能化、網絡化、柔性化」為代際特徵,將為全球用戶和其他定位導航授時系統提供覆蓋地表開闊空間及近地空間的米級至分米級實時高精度、高完好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

  下一代北鬥系統將優化星座架構,形成高中低軌混合星座,全面提升時空基準維持精度和自主運行能力,持續提升服務性能;建設集成高效的一體化地面系統,實現資源彈性調度、數據共享使用、業務連續運行;覆蓋地表至深空的各類用戶終端,以及與其他不依賴衛星的定位導航授時手段融合的各類用戶終端,實現用戶多場景、高精度、智能化使用。

  依照規劃,中國計劃在2025年完成下一代北鬥系統關鍵技術攻關。

  「望未來,泛在又融合,更智能。」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北鬥三號衛星系統首席總設計師林寶軍此前曾表示,中國要在2035年前,建設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時空體系。北鬥的未來,要實現深空、室內和水下導航問題,讓全世界任何人、在任何角落都能夠享受到來自中國的航天高科技服務。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朱雀二號改進型火箭升空 兩項首創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