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要稀有金屬鎵
12月3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宣布嚴控對美出口鎵、鍺、銻、超硬材料、石墨等相關兩用物項。外媒普遍將此視作對美國出口管制行為的迅速反制,同時注意到了公告中的一句表述:“任何國家和地區的組織和個人違反相關規定,將依法追究責任。”
彭博社6日刊文稱,中方已著手將上述出口管制延伸至中國境內外的公司,並將中國產品或含有中國零部件的產品納入制裁範圍。這標志著,中國開創了禁止他國企業向美國出售產品的先例。
在此之前,制裁管制方面的“治外法權”似乎一直是美西方國家的特權。
近年來,美國政府不斷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國家力量,不擇手段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在美方頻繁圍堵施壓的同時,中方也在逐漸加強反擊美國制裁和貿易管制的手段,包括2020年制定的《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和《出口管制法》,2021年出台的《反外國制裁法》等等。
彭博社注意到,中方似乎已經開始使用《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來審查中國境外采取的反華行動。
當地時間2日,美國商務部出台對華新一輪芯片出口禁令,涉及約140家中國實體。這已經是美方近三年來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發起的第三次大規模打擊。
中國商務部網站3日發布關於加強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管制的公告,包括禁止兩用物項對美國軍事用戶或軍事用途出口,嚴控鎵、鍺、銻、超硬材料、石墨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等,實施更嚴格的最終用戶和最終用途審查。任何國家和地區的組織和個人違反相關規定,將依法追究責任。
外媒普遍認為,中方的最新舉措是對美國出口管制行為的迅速反制。其中,路透社稱,這意味著兩國之間圍繞著貿易沖突的緊張局勢進一步升溫,並導致許多美國相關行業人士的擔憂,他們抱怨美國政府沒有聽懂中國的暗示,“讓靴子落了地”。
彭博社指出,中國是數十種關鍵礦產的全球最大供應國,擴大出口管制將對美國相關行業造成嚴重影響。更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中國首次覆制美西方此前慣用的“治外法權”,將出口管制延伸至中國境內外的公司,將中國產品或含有中國零部件的產品納入制裁範圍。
報道稱,這一“開創先例的舉動”,也標志著中美貿易緊張關系在特朗普即將上任之際進一步升級。

重要稀有金屬銻
對於中方最新出口管制,美國科文頓·柏靈律師事務所分析報告稱,雖然目前“細節不多”,但這些舉措適用範圍預計與美國出口管制條例類似。
總部位於北京的策緯咨詢公司(TriviumChina)副總監湯姆·努尼斯特分析稱:“中國在對美國發起反制方面一向比較行動緩慢或謹慎,但現在似乎很明顯的是,中國開始放開手腳了。”
策緯咨詢另一名副總監科里·庫姆斯表示,雖然尚不清楚具體執行標準和強度,但中方此舉顯然是為了堵住企業試圖通過第三國規避管制的潛在漏洞。他說,對於相關行業的企業來說,這意味著他們不能依賴任何漏洞來維持相關兩用物項供應。“簡而言之,企業需要盡快找到替代供應”。
然而,企業想尋找“替代供應”並非易事。
彭博社指出,中國是美國鎵和鍺等關鍵礦物的主要來源國。據《紐約時報》此前介紹,中國一直供應美國54%的鍺,53%的鎵。自1987年以來,美國就沒有再開采過用於半導體的鎵。當前美國進口的鎵中有26%來自日本,21%來自中國,19%來自德國,此外還有幾家較小的供應國。
美國地質調查局在11月的一份報告中警告稱,中國全面禁止鎵和鍺的出口可能會給美國經濟造成34億美元的直接損失,並引發供應鏈運行受阻的連帶效應。
[點擊查看大圖]
中國是美國鎵和鍺等關鍵礦物的主要來源國 彭博社制圖
針對中國的最新限制措施,白宮發言人表示,當前正在進行相關評估,但將采取“必要措施”予以應對。該發言人稱:“這些新的管制措施,凸顯了加強與其他國家合作以降低風險和使關鍵供應鏈從中國分散的重要性。”但他沒有透露更多細節。
3日,我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指出:“我要重申,中方一貫堅決反對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對中國企業濫施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這種做法嚴重破壞國際經貿秩序,擾亂全球產供鏈穩定,損害所有國家利益。”
同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回應稱,近年來,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濫用出口管制措施,無端限制有關產品對華出口,並將多家中國企業列入制裁清單進行打壓遏制,嚴重破壞國際貿易規則,嚴重損害企業正當合法權益,嚴重破壞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