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曉
龍舟賽被認為起源於古代中國,現已發展成為一項國際運動,在中國南方仍然很受歡迎,這是一項既能慶祝傳統節日又能發揚運動精神的活動。
在香港,龍舟比賽通常在開闊的水域進行,但在鄰近的佛山,比賽空間卻狹窄得多,每艘龍舟的人數也較多,一般為30至40人。20多米長的龍舟在蜿蜒的河道中飛馳,河道最窄處只有3到4米寬。
從上海趕來觀看比賽的62歲攝影師夏磊(音)說:“中國其他地方沒有像這樣的龍舟賽,其他的龍舟賽都是在開闊水域舉行的。由於觀眾距離船只很近,所以這里的參與感更強。”
根據河流曲線的形狀,比賽分為不同水道:L灣、C灣和S灣。來自深圳的學生張永樂(音)說:“親眼看比賽讓人更加興奮,這里的氛圍非常好。”在S灣比賽中,來自當地東勝村的隊伍贏得了熱烈歡呼,其中一支隊伍最終以2分41秒的成績獲得冠軍。
“感覺佛山所有的人都在這里。”一名男子說道。當龍舟風馳電掣般駛過時,無論男女老少都發出驚嘆,而龍舟常常險些撞到岸邊。有些龍舟就沒那麼幸運了——兩艘龍舟的“龍頭”在河道急轉彎時被撞掉了,引發觀的驚叫。碰撞事故在比賽中很常見,槳手經常在龍舟轉彎時被甩出船外。
但是,有一句古老的口號概括了這些隊伍激流勇進的精神:“寧可煲爛,不準扒慢”(意思是寧可把船撞爛,也不能劃得慢——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