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飛龍-300A反輻射無人機曾在2017年朱日和大閱兵時公開亮相,前方白色者為炮兵偵察無人機。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日前發布了飛龍-300A反輻射無人機摧毀敵方雷達的演示視頻。「飛龍」兼具軟、硬手段,既可以在空中執行對敵方防空系統的長時間壓制或監視追蹤,在必要時則直接衝向地面雷達進行硬殺傷。這一特性,加上比反輻射導彈更廉價的成本,讓反輻射無人機成為擁有更多應用場景的「雷達殺手」,在實戰中以單架次獨立作戰或多架次「蜂群」密集毀傷,率先壓制或癱瘓對方防空系統,為本方戰機開闢安全空域,搶奪和鞏固戰場優勢佔得先機。
信息化戰爭條件下,制電磁權正日益超過制空權,成為是交戰雙方第一波次的爭奪焦點。甚至可以說,制電磁權是制空權的前提,誰首先壓制或癱瘓對方雷達系統,誰就能佔得先發優勢。
成本低廉 靈活打擊
長時間以來,反輻射導彈是對雷達系統進行硬殺傷的主要手段。反輻射導彈的威力大,但成本高昂,而且通常只能攻擊地面固定雷達目標,無法在空中長時間滯留。相較之下,反輻射無人機體型小,成本低,且可以憑藉長航時巡航,首先執行巡邏監視,再根據需要擇機鎖定目標。因而既能像反輻射導彈那樣攻擊固定雷達、通信站,也能機動突防,攻擊隨機出現的新目標。
反輻射無人機主要由被動式雷達導引頭、戰鬥部、無人機平台組成,實際上融合了反輻射導彈的精確打擊能力和無人機的長航時、遠距離巡航能力,成為新一代「雷達殺手」。
飛龍-300A反輻射無人機(外貿代號ASN-301),曾在2017年建軍90周年朱日和大閱兵時首次公開亮相。機長2.5米,翼展2.2米,全重約200公斤。具備遠距離、長時間巡航能力,最大飛行速度220公里/時,可續航4小時,最大航程約280公里。
該型反輻射無人機總體設計為小展弦比大三角翼布局,機身呈圓柱狀,圓包形的頭部是無線電探測與光電器材艙。採用模塊化設計,可換裝光電、紅外等不同類型導引頭,智能程度高,反雷達頻段寬。導航系統融合了慣性導航、GPS定位、自動駕駛儀、光纖陀螺等技術。機翼裝有4個摺疊式直接側力翼面,在水平巡航、俯衝攻擊時,能夠實現快速靈活轉彎,提高命中精度。
集成卡車 機動部署
「飛龍」搭載於MV3系列中型越野卡車底盤,十餘架集成共容於一個集裝箱式發射架,可以伴隨部隊機動行進部署。使用活塞螺旋槳發動機,但由火箭助推器完成發射助飛。發射後可在目標附近空域大範圍自主巡航飛行,自動偵察、監視、追蹤、鎖定目標。可以長時間滯空,壓制敵方雷達系統;也可根據攻擊指令,以接近垂直的姿態,高速俯衝地面雷達,實施「自殺式」硬殺傷。
「飛龍」反輻射無人機作戰手段靈活多元,可以單架次獨立作戰,或多架次「蜂群」對敵方雷達形成密集毀傷,還可以與有人戰機、察打一體無人機、地面力量協同配合,實時傳輸圖像,高速互聯通信,共享信息數據,更精準、持續性實施攻擊,完成多波次定點清除。
雷達是現代戰爭的「千里眼」和「順風耳」。飛龍-300A反輻射無人機能夠全天候、遠距離地對敵方雷達系統進行探測、壓制、打擊,可令其「致盲」「致聾」,特別是可以有效對付移動式、隱蔽式雷達,對敵方防空系統和指揮控制中樞進行毀滅性打擊,為本方戰機開闢安全空域,搶奪和鞏固戰場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