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特稿评论 美國炒作“中國威脅論”,源於領跑者的心態崩了
公益广告

美國炒作“中國威脅論”,源於領跑者的心態崩了

在航空和航天領域,美國長期以來是全球的領跑者,而中國則是一個迅速崛起的跟跑者。隨著中國在航空和航天技術上的進步,跟跑者與領跑者之間的距離不斷縮短。這種局勢對美國形成了巨大的壓力,也引發了其心態的失衡。

此前,美國國防情報局(DIA)局長傑弗里·克魯斯(Jeffrey Kruse)再度炒作渲染所謂“中國太空威脅論”。他宣稱,美國正看到中國“加劇利用反太空能力威脅太空的意圖”,“當談到國家安全時,中國的目標是取代美國成為太空領域的全球領導者,並以一種對我們不利的方式開發太空。”這番言論正是美方遭受壓力和心態失衡的典型表現。

中國公布的天宮空間站新圖,足以讓美國破防——美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將於2030年進入大氣層燒毀

領跑者的焦慮

作為追趕者,我們更容易看到落後的差距和前進的動力,但是很容易忽略領跑者的焦慮,更難以感同身受領跑者的巨大壓力。快手創始人宿華曾在內部的演講中指出,“領跑者的前方是一望無際的荒涼,我們很難每一次準確判斷路在何方,甚至有時懷疑是不是跑對了方向,跟跑者至少能看到領跑者的方向。”

隨著中國在航空和航天領域的快速崛起,美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這種壓力不僅源於中國技術進步帶來的競爭,還涉及到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美國炒作的“中國威脅論”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

“中國威脅論”的背後,是美國試圖通過制造輿論壓力,遏制中國航空航天事業發展的企圖。這種策略不僅是在國防預算上爭取更多的資金支持,還在國際合作上制造障礙。例如,通過捏造和渲染中國在太空領域的軍事威脅,試圖阻止其他國家與中國進行合作,削弱中國在國際航天市場上的競爭力。

美國的“扣帽子”戲法

“懂王”的“扣帽子”戲法是一個經典的例子:他不需要提供任何證據,一再質疑奧巴馬的國籍,質疑其競選總統的合理性,迫使奧巴馬不得不公開自己的出生證,證明自己不是外國人。“懂王”甚至在今年總統大選的電視辯論中,用這個戲法擊敗了“睡王”。

“懂王”稱逼迫奧巴馬曬出生證,極為榮耀,極為驕傲

類似的套路在國際政治中也屢見不鮮。美國不斷質疑對手,迫使其自證清白,從而在輿論上占據主動。這種方法雖然成本低廉,但煽動性極強、效果極佳。正如《烏合之眾》所言:“群體並不需要真理,只需要幻覺。”美國通過不斷渲染中國威脅,逼迫中國不斷自證清白,從而讓中國在輿論上陷入被動。

美國渲染炒作“中國威脅論”,其破壞性非常容易被低估:公眾往往只見到台面上的口舌之爭,看不到台下的暗箭難防。

在美國本土,被煽動的遠遠不只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社會群體,比如思想保守、頑固迷信、有種族主義的“紅脖子”。一部分美國高級知識分子從聆聽“中國威脅論”,到信仰“中國威脅論”,再到傳播“中國威脅論”,耳濡目染形成了一個惡性升級的閉環。

這種鮮活的例子實在不要太多。

比如,先前我們介紹過的“精分”NASA局長尼爾森,他非常明白美國科學家迫切地需要中國“嫦娥六號”從月球背面取回的月土進行研究,但他本人又是臭名昭著的《沃爾夫法案》的鼓吹者和旗手,他是阻礙中美航天合作的一塊巨大的絆腳石。

再比如,美國太空軍首任司令約翰·雷蒙德,多次聲稱中國正在迅速發展反衛星武器(ASAT),並將這些武器描繪為對美國衛星系統的重大威脅。盡管中國確實進行了幾次反衛星試驗,但這些試驗的頻率和規模被過度誇大了,美俄等國也進行了類似的測試和發展,美國在反衛領域更是遠遠走在世界前列。

雷蒙德還說中國的某些太空活動違反了國際太空條約,特別是《外層空間條約》。然而,迄今為止,國際社會並沒有認定中國違反了該條約的哪項具體條款。事實上,中國多次表達了對和平利用太空的承諾,並參與了多個國際太空合作項目。這些言論在缺乏確鑿證據的情況下,通過渲染中國在太空領域的活動來制造恐慌情緒,更多是出於政治和戰略目的。

以尼爾森和雷蒙德為代表的一部分美國高級知識分子,身居高位,在國家機器中占據龐大的資源,在航空和航天領域具備巨大的能量,可以影響甚至直接參與制定國策,通過他們的演講、政策建議和研究,積極傳播“中國威脅論”,對美國的航空航天政策和公眾認知產生了重要影響。他們的言論和行動也確實推動了美國在空天領域的戰略調整和技術投資,包括太空軍的成立,將太空軍事化推向了極端。從個人角度來說,雷蒙德是渲染炒作“中國威脅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如願地坐上了太空軍司令的寶座。

尼爾森和雷蒙德並不孤單,他們在事實上組成了一個熱衷於炒作“中國威脅論”的航空航天俱樂部——還有污蔑中國盜竊美國航天科技的前NASA局長邁克爾·格里芬、捏造中國天宮空間站軍事化的前NASA局長詹姆斯·布里登斯廷等等。

來而不往非禮也,中國“齊魯一號”衛星拍攝的美國航母出港圖——注意,“齊魯一號”不是軍用衛星,而是商用衛星

美國的系統性工程

下至“紅脖子”被煽動、上到一部分美國高級知識分子形成小圈子,當然不可能是偶然的,並不是“懂王”突發奇想的個人行為,也不會因為“睡王”的上台或下台改變,而是美國的基本國策,是美國國家機器的系統性工程。

以史為鑒,會發現歷史是輪回的現實,君不見冷戰時期美國炮制的“紅色恐慌”和“麥卡錫主義”。

二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意識形態等多個領域展開激烈對抗。在這一過程中,美國國內掀起了一場廣泛的“紅色恐慌”,即對蘇聯及其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極端恐懼和警惕。

1950年代初,美國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聲稱,美國政府內部存在大量共產主義間諜,並開展了一系列聽證會和調查,導致許多人被指控為間諜或同情共產主義者,受到監視、解雇甚至監禁,比如空氣動力學之父西奧多·馮·卡門和“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

麥卡錫主義對美國和蘇聯在航空航天領域造成了深遠的負面影響。它不僅削弱了美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國際合作,還加劇了美蘇之間的軍事競賽,導致資源的浪費和國際緊張局勢的升級。兩國在這種充滿敵意和懷疑的環境下,更多地將科技進步用於軍事目的,而非和平探索和合作,極大地影響了全球科學技術的發展進程。

美國對蘇聯、對中國的系統性炒作威脅論,非常容易讓人回想起古希臘的斯巴達和雅典之間的對抗。斯巴達經常渲染雅典民主對其寡頭統治的威脅,結果導致長達27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正如修昔底德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所寫:“戰爭不是因為意圖而開始,而是因為恐懼和猜疑。”這段歷史表明,國家之間的威脅論不僅可以塑造國內輿論和政策,還能對國際關系產生深遠的影響。通過不斷渲染威脅,國家可以增強自身的控制力,但必然導致長期的緊張和沖突。

中國應對策略

面對美國的“中國威脅論”,中國需要跳出邏輯陷阱,絕不能陷入“剖腹證粉”的尷尬境地。

我們可以有選擇地應對和回應:對於那些有可能對國際合作和中國形象造成實質性損害的指責,必須嚴肅回應;而對於那些毫無依據的政治炒作和虛構的威脅情景,則可以不予理會。通過這種靈活的應對策略,我們不僅能夠有效維護國家利益,還能集中精力推進科技創新和國際合作,繼續穩步前行。

具體來看,美國經常指責中國在太空領域的軍事活動,例如,雷蒙德宣稱中國天宮空間站軍事化,對全球安全構成威脅。這種指控需要認真對待,因為它直接影響到國際社會對中國太空項目的看法。因此,中國需要通過官方渠道和國際組織澄清立場,展示太空項目的和平性質,以增強透明度和可信度。其中,中國向全世界直播航天員在太空授課,通過太空小實驗和網課,向中小學生科普科學知識和科學原理,是對美國炒作天宮空間站軍事化最致命、最強有力的回擊。

劉洋在天宮空間站給小朋友上網課,是對“中國威脅論”的有力回擊

此外,一些威脅論完全建立在虛構的情景上,比如美國國防部部長奧斯汀聲稱中國建造“部分軌道轟炸系統”(fractional orbital bombardment systems)和“太空對地武器”(space-to-ground weapons)。這類指責不僅毫無根據,還往往帶有明顯的科幻色彩。面對這種誇張的言論,我們完全可以選擇忽略,不必浪費資源去回應。相反,可以通過實際行動,比如繼續推進和平利用太空的項目,來實際證明中國在太空領域的和平意圖。

在選擇性回應美國給中國扣帽子的同時,還需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

其一是修煉好內功,我們還需要埋頭苦幹,加大研發投入,繼續在科研上不斷取得突破,畢竟“發展才是硬道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美國炒作的“中國威脅論”,恰恰是對中國的表揚信。美國越是在哪一方面炒得熱炒得急,越是說明我們在這一方面的差距正在縮小,甚至實現了反超,說明美國著急、焦慮,但又沒有辦法阻止中國進步。換言之,美國緊張的領域,往往是我們做得不錯的地方,我們需要繼續發力,不斷提高自己的實力。

其二是擴大自己的國際朋友圈,通過合作和交流,贏得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中國用不著害怕美國炒作“中國威脅論”,應以積極的姿態迎接挑戰,以實力和智慧化解威脅。中國廣發英雄帖,廣邀世界各國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士,以多種方式參加合作天宮空間站和探月登月等工程。通過這種方式,中國不僅能夠在國際舞台上贏得更多的尊重和支持,還能為全球的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白玉京    航空航天評論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