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1日晚,我记得那是我和两个小姐妹相约吃肯德基的晚上。我们分开之后,我看着时间还早,怀着干饭完毕的快乐,我拨通了妈妈的手机号。
起初,我像往常一样开始跟我妈说着生活琐事,她也笑着应和。过了几分钟,我听到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些不熟悉的讲话声,就问妈妈是不是在外面。她大概愣了几秒,说:“我在医院住院呢。”
顿时,刚和姐妹们玩闹的快乐完全消失了,我开始寻问她住院的原因,而且质问她为什么不早点告诉在外地上学的我。
“我想着不是什么大事嘛,就是之前五月份跟你说的肾炎,吃了一段时间药不见好,血尿还严重了。医生建议马上住院检查,我就住进来了。”
我按捺住心里的担心,询问其他方面的情况。我妈说最近一周都在做检查,但是检查的结果还没有出来,具体什么情况她也搞不懂,只知道自己是肾炎。
我凭借着自己作为医学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素养,思来想去,我妈没有特殊的感染、没有基础病、没有不良生活习惯,虽然不算特别健壮,但也是十分健康了,怎么会突然就病得要住院了呢?我平复了一下心情,拨通了我爸的电话,然而他除了复述一遍我妈所说的情况之外,也不知道别的什么了。
挂断电话之后,我大哭了半个小时,但是由于确实还没有综合检查的结果,疫情的原因我妈住院也不让陪护,所以我也不能立即回到她的身边,只能再等一周,等待检查的结果。
从那天开始,我每天都抽出时间来和爸爸妈妈打电话。由于爸妈的描述都非常模糊,我甚至有想过我妈会不会需要换肾,那我怎样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她身边去配型……
家里的地上,多了安详躺着的大白菜
每天给妈妈打电话时,我感觉到她的精神状态不错。妈妈住院期间,通过理疗缓解了可能是肾病引起的关节痛,也通过吃药暂时控制住了全身水肿的症状。有的时候,她跟我说她床边放了一个尿桶,监测每天的排尿量;有的时候,她给我介绍医生护士和同一个病房的病友;还有的时候,她的声音听上去十分开心,她说是因为别的病友羡慕她每天都有女儿的电话问候。我听着电话那头她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像平常一样开心的声音,我悬着的心慢慢地放下了一些。
之后,妈妈开始在微信上给我发她的一些检查报告。住院的1周期间,她陆陆续续做了尿检、血检、免疫功能检查、排尿功能检测、各种超声检查等,甚至还做了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项检查,是肾穿刺样本的病理检查。由于是外送检查,加上需要复杂的制片和拍照,结果是在距离我得知妈妈住院之后十天才出来的。那一天刚好是中秋节前夕,我便多请了几天假赶回家里。
回到家,当我开门听到妈妈明显虚弱的声音时,我的心不禁又揪了起来。她解释说是因为做了肾脏穿刺之后不能大幅度运动,还给我看穿刺的伤口,并绘声绘色地描述穿刺的过程。医生一共在肾脏的三个位置进行了取样,一周多过去,穿刺的创口虽小,却仍然清晰可见。看着妈妈现在小心翼翼的模样又想到她穿刺时的痛,我非常心疼。
也是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了她完整的检查报告。和我预判的情况差不多,我妈并没有其他器官的疾病,也没有和肾病相关的免疫疾病,异常的指标有连续一周尿检结果中的尿隐血3+、尿蛋白阳性,以及病理报告中的“肾基底膜细胞形态异常”和B超报告中的“双侧肾小球囊肿”。我也仔细地看了她吃的药,一种是针对治疗她肾病引起的水肿的,其他的还有叶酸和雷米普利片等。
妈妈肾穿的病理检查结果丨作者供图
做了肾穿刺之后,我妈不能弯腰也不能下蹲,生活中处处有不便也处处彰显了我妈的“智慧”。我到家的那天,我爸出门接我,到家后他问我妈,微信发消息说的掉在地面上的药片找到了没有。我妈得意地说她到厨房拿了锅铲,坐在沙发上把药从地板上铲了起来,而且已经吃了。还有一天,我到厨房帮忙煮饭,看到冰箱旁边的地上躺着一颗诡异的大白菜,问了我妈才知道是她开冰箱的时候,大白菜从冰箱里滚下来了,但是她又没法弯腰去捡,只能一直让它安详地躺在地上……天知道这段时间我爸下班回家能看到家里地上躺了多少东西……
听说可能是遗传性肾病
我鬼使神差地挂错了科
中秋节后我返回了学校,妈妈打电话告诉了我复诊的结果。医生暂时按照慢性肾炎进行治疗,她身上的疼痛和水肿,以及尿隐血和尿蛋白的情况开始有了轻微好转。由于没有感染和基础疾病,医生说她的肾病可能是遗传性的,建议她带上直系家属做一次肾病相关的基因检测,看是否存在致病突变。于是我妈让我也尽快到学校附近的医院做一次尿检和肾功能检查。
根据我妈描述的情况,我开始查找她可能患的是哪种肾病。输入遗传性肾病进行查找,我看到了Alport综合征。根据症状来看,我妈妈的情况有些像是Alport综合征的初期,也像是不典型的Alport综合征。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想,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验证。
一个秋日的午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鬼使神差地挂了学校附近医院的泌尿外科,打算去做尿检和肾功能检查,直至我站在泌尿外科诊室外,我才反应过来应该挂肾内科才对……
虽然但是,我硬着头皮冲进了医生诊室并且顺手关上了门。跟医生说明了情况之后,他表示自己很少听说遗传性肾病,但还是给我开了尿检,并且提醒我肾功能检查明天早上过来空腹抽血。万幸的是,我的检查结果都在正常范围内,但是不排除另外的情况:比如我可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由于还年轻,所以并没有疾病的表现。
在这段时间里,我妈把这件事告知了她的姐姐们。几位姨妈到医院检查发现她们都有不同程度的尿隐血和尿蛋白情况,其中年纪最大的姨妈(68岁)情况也是最严重的。而她的女儿,我的大表姐(38岁),以及我最小的表哥(32岁),也出现了尿隐血2+的情况。
一个奇特位点的基因突变
引发了我们的职业病
国庆假期后,我妈召集了两位姨妈和我一起到医院采血并送样做基因检测。等待了3个星期后,结果出来了:COL4A4基因突变。参与检测的两位姨妈、我妈、我,都携带了同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杂合突变。
这是基因检测报告的一部分,是我妈妈、我、我大姨妈的检测结果丨作者供图
当我妈给我发了这些检验报告之后,我并没有觉得害怕或者紧张。我第一反应是开始搜索有关的医学文献,根据文献的信息,COL4A4基因突变可能与Alport综合征相关,也可能引起薄基底膜肾病。
我想起有一位高中同学现在刚好是肾病学的硕士,便马上联系了她。她也激动地开始检索起病例报告来,我们展开了热情高涨的交流,还激动地发现我们家里这个位点的基因突变,并没有在以往的数据中被记录过,我瞬间阿Q了起来,这不是遗传了个绝无仅有的研究热点吗?
当然职业病归职业病,更重要的是这个显性基因已经在我们家流传下来了,而且它还是个显性致病突变,我最需要做的就是将专业知识科普给家里的表哥表姐和老人家们。虽然目前看来,这个突变不会让肾功能受到太大损害,也不危及生命,可一旦发起病来,就像我妈妈那样,也是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我撰写了注意事项,发在了我们“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家族群里,提醒上到老下到小的每一位成员,都要注意保证饮水、低盐饮食、保持健康生活习惯,以及每年要定期体检、出现了症状及时治疗等。
随着时间流逝,在保守治疗了3个月后,我妈的尿蛋白指标恢复了阴性,尿隐血也降到了1+。因为肾病引起的腰痛、水肿、关节疼痛等问题也得到了缓解,原来的尿频问题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希望我和我爸的帮助和照顾,能陪伴她度过生活当中的每一个难关。同时,我也时刻提醒着自己,珍惜健康的身体,过好每一天。
医生点评
薛闻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肾内科 主治医师
肾小球基底膜是肾脏中的一层过滤屏障,Ⅳ型胶原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构成了基底膜的骨架。目前已发现6种Ⅳ型胶原链α1~α6,分别由COL4A1~COL4A6基因编码。在肾脏的发育过程中,α1α1α2三聚体逐渐被交联程度更高和抗降解能力更强的α3α4α5三聚体取代,出生后α3α4α5三聚体是肾小球基底膜的主要组成形式。
COL4A4基因突变可导致α4链结构异常,与α3α5链交联后无法形成正常IV型胶原分子,影响肾小球基底膜的厚度和稳定性,进而可引起薄基底膜肾病(thin basement membrane nephropathy,TBMN)或Alport综合征(Alport syndrome,AS)。
值得注意的是,TBMN患者多数预后良好,而AS大多预后不良,因此临床上如何准确鉴别二者是广大医生面临的主要问题。TBMN为良性血尿,绝大多数患者肾功能保持正常,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肾活检组织电镜下明显的基底膜弥漫变薄。
而典型的AS患者,20~40岁便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且有高频神经性耳聋、眼病变,肾组织电镜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厚薄不均及致密层撕裂、分层、篮网状、虫蚀状改变;但不典型的AS或早期AS可仅有血尿表现。且就遗传方式而言,AS方式多样,约85%为COL4A5基因突变所致X连锁显性遗传,约15%为COL4A3和/或COL4A4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遗传,其中多为常染色体隐形遗传,仅有极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因此需结合家族史、临床表现、肾穿刺活检病理和基因测序予以鉴别诊断。
本作者的家系中,母亲为先证者有镜下血尿、蛋白尿史,肾功能正常,肾活检见“肾基底膜异常”(可能为肾小球基底膜弥漫变薄),无听力下降或视力受损,其几位姐妹及外甥、外甥女均有血尿病史,基因筛查为COL4A4的杂合突变,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似乎更符合薄基底膜肾病的诊断。
绝大多数薄基底膜肾病患者仅表现为血尿,而肾功能和血压均正常,无需药物治疗,平素需注意避免感冒、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定期尿检、检查肾功能和血压情况,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若患者出现蛋白尿和(或)高血压,建议选用RAS阻断剂,如作者母亲按医嘱应用的“雷米普利片”这一类药物。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两个有同样基因突变的TBMN父母,其后代患常染色体隐性AS的风险为25%。因此,夫妻双方都有血尿的话,建议怀孕前至肾脏科专科门诊进行遗传咨询。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Charlotte
编辑:刀客特魏、黎小球
封面图:PxHere
这里是果壳病人,专注讲述健康故事。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体验要分享,或者想讲讲自己经历的健康相关趣事,欢迎投稿至health@guokr.com
本文来自果壳病人(ID:health_guokr),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health@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