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5月26日,香港長洲太平清醮飄色巡遊在長洲舉行,大批市民和遊客前往觀賞。\中新社
2023年1月8日,在香港旅遊業一度缺失內地遊客1074天之後,香港與內地終於得以恢復正常通關。內地遊客爭先恐後安排起赴港行程。近年,香港登山遊、考古遊、文化遊等新興旅遊路線不斷受到歡迎,不少隱藏在後巷的小眾景點都成為內地遊客來港「探秘打卡」之所在。這顯示在「自由行」實施20年後的今天,沿用「老景點、老顧客、老思路」發展已不合時宜。唯有創新思維,對本港旅遊資源進行再開發、再包裝、再推廣,才有可能在未來打造更多獨屬於香港旅業的嶄新亮點,展現東方之珠更加璀璨的光芒。
2017年,攝影愛好者小肖第一次來香港旅遊,此後每次幾乎都是為了攝影而來,「街拍香港很有意思,例如霓虹燈招牌掛在外面,數量多但亂中有序,又例如香港放眼望去都是高聳的樓房,線條比較清晰。」
瞄準「小眾」 開發個性化產品
在小肖看來,「購物天堂」只是外界對香港的片面定義,實際上香港還有很多值得發掘的旅遊資源,比如鋼筋水泥之外的自然風光,「從港鐵欣澳站出來,是一個挺乾淨的海灘,這是我的私藏景點。」小肖說他更喜歡到冷門的地方走一走,逛一逛,發現一些不一樣的景觀。
如今的香港,或許未必是內地民眾唯一嚮往的購物天堂,但本港豐富多樣的旅遊資源,仍舊具備可供挖掘的巨大潛力。開發小眾化、個性化的旅遊線路,正是香港旅業實現多元發展的希望所在。譬如內地文青們都喜歡到香港逛書展、打卡M+博物館,感受獨具特色的文化氛圍;港劇迷們則渴望能重回熱門拍攝地,沉浸式體驗劇中的愛恨情仇;而對於有意到港求學進修的內地學生來說,則可以在家長陪伴下提前來感受一下香港高校的校園氛圍。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擁有完善的金融市場和監管機制,到港購買理財產品也受不少內地民眾青睞。這些特定群體,無疑都是香港進一步開發「自由行」個性化線路的潛在客戶。
按需定製 更省心更自由
伴隨着時代變遷和旅遊業發展,人們對旅遊品質的要求也不斷提升。要想擴大旅遊市場容量,應該更注重開發着眼於獨特體驗的旅行產品,在線路、時間、交通等上「按需定製」,體現更省心、更自由的優勢。某種意義上,這種從遊客需求出發、讓遊客更便利享受到特色資源和服務的個性化、定製化旅遊產品,正是對20年前「自由行」體驗的全新升級。
值得慶幸的是,香港各界對此也已形成發展共識。特首李家超曾在分析「五一」假期旅業狀況時表示,訪港旅客的喜好變得多元化,從名勝古蹟、主題公園、購物熱點到郊野公園、離島風光、地區小店,都深受旅客喜愛,充分展示香港的多元化魅力和軟實力。
香港旅遊業界也相繼根據旅客的新需求進行產品調整,如香港中國旅行社積極開發新的旅遊路線,包括香港離島遊、舊屋村傳統文化遊等,挖掘更多旅遊消費場景;眾多經典景點也持續升級,包括西九龍一帶將老舊住宅、平民市集、高級商場與文化景區融合等,向旅客展現香港的嶄新面貌。相信在對旅遊資源的新整合、新開發、新包裝之下,香港旅遊業必將可以獲得新動能,發揮新優勢,助力東方之珠擦亮國際熱門旅遊目的地的「金字招牌」,繼續綻放獨特而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