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港澳新闻 新东江水协议保留统包扣减机制
公益广告

新东江水协议保留统包扣减机制

发展局局长甯汉豪撰文表示,现行东江水供水协议年底期满,新供水协议将保留「统包扣减」机制,即按实际东江水取水量扣减基本水价,以避免浪费剩余的东江水资源并节省输水成本。

 

新协议也继续订明每年供水量上限为8.2亿立方米,以应付香港的实际用水需要,如有进一步需要,供应可增至每年11亿立方米,为香港供水提供更强保障。

 

以下是发展局局长甯汉豪12月10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附短片):

 

水是生命之源,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资源之一。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国家从未间断为香港供应东江水,亦一直致力稳定东江水的水质和供水量,支持着香港的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由于本港难以单靠雨水集水满足所有市民需要,时至今天,东江水供港水量占全港淡水用量达七至八成,解决香港的供水困难。我们非常感谢国家对香港的支持。

 

现行的东江水供水协议将于今年底期满。我们自今年年初已和广东省当局开始磋商未来三年的新东江水供水协议,同时水务谘询委员会在上月的年度考察中,前往广东省视察供港东江水水质。今次,我邀请水务署同事与大家回顾东江供水的过去,展望未来;水谘会考察团亦会分享粤方就保障东江水水质所作的努力,体现国家对香港一贯的关怀和支持。

 

香港曾饱受制水之苦

 

水务署总工程师(发展)叶家骏表示,在60年代,香港因水资源不足经常实施制水。1963年,香港出现重大旱情,亦经历一次最严厉的制水,每四日供水一次,每次限四小时,大大打击民生和经济。其后香港政府与粤方详细商讨后达成共识,决定立即兴建东江深圳—香港供水系统,在粤方日以继夜的努力下,大约一年时间就完成83公里长的供水工程。

 

为香港的长远发展奠定重要基石

 

东江水自1965年开始输往香港后,亦为香港的长远发展奠定重要基石。由最初供水量仅为每年6,820万立方米大大提升至现时每年供水量上限8.2亿立方米的规模,保障了足够和稳定的输港东江水供应。

 

保留「统包扣减」机制

 

现行东江水供水协议于今年年底期满后,新的供水协议将会保留「统包扣减」机制,即是按实际东江水取水量扣减基本水价,例如适逢某年本地雨水集水量较高,而所需东江水较少,这方式可避免浪费剩余的东江水资源,以及节省输水所带来的成本。

 

新协议亦继续订明每年供水量上限为8.2亿立方米,以应付香港的实际用水需要,如有进一步需要,供应更可以增加至每年11亿立方米,为香港供水提供更强保障。

 

水务谘询委员会考察东江水供水系统

 

东江水的水质一直受到粤方严密的监察。根据现行供水协议,粤方会维持输港东江水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所订的第II类标准,即用作平常饮用的地表水的最高国家标准。

 

水谘会主席关继祖教授表示,为更了解东江水水质及东江水供水系统的最新情况,水谘会上月前赴广东省进行为期两天的考察。期间,委员考察了河源市的新丰江水库、供港东江水取水口的东莞市太园泵站、东莞市塘厦镇的金湖渡槽、位于深圳水库上游的沙湾河及生物硝化站,并与当地官员直接沟通。

 

感谢粤方努力保障东江水水质

 

他说,在今次和过去两次的考察中,感受到粤方对水质检测系统的严谨及认真。委员对水质感到非常满意,并衷心感谢粤方就保障东江水水质所作的努力,包括制定和执行严格保护水资源的相关标准,并投入庞大资源改善基建设施。

 

推出很多环保相关法规

 

水谘会委员伍振强表示,在今次的考察中,他们参观了位于东江上游提供庞大库存的新丰江水库,了解到当地河源市政府推出了很多环保相关的法规,包括在水库区保护范围禁止经营污染性的工业,关闭养猪场和餐饮场所,并进行多项环境改善措施,例如加快农业污染治理及推进东江沿岸污水处理厂等。在城市规划方面,河源市所有工业项目均须置于指定的工业园区,市政府亦会拒绝不符合排放标准的项目发展。

 

东江深圳—香港供水系统于70至90年代期间进行过三次扩建,并在2000年初进行全面改造。所有基建设施均由粤方设计、出资及兴建。从方方面面的改善措施,可见广东省当局对保障东江水质量的投入和重视程度。

 

举办巡回展览加深市民认识东江供水

 

为加深市民了解东江水供港的背景、对香港的重要性及广东省政府的工作等,水务署由今个月起至明年3月在全港多个地点举行巡回展览。我日前也参观了在政府总部设立的首站展览,水务署署长邱国鼎向我介绍了展览丰富的内容,他表示乐富广场、中环街市、天水围水知园教育中心等亦会设立有关展览,希望大家踊跃参与。

 

国家为香港提供珍贵水资源,令700多万市民安居乐业,更体现了香港与内地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盼望粤港两地继续加强合作,建造更美好的将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培僑:通關後逾千「高才」子女申插班 校長稱學界收生缺口大 難單靠人才子女扭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