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特稿评论 西方不再是“最好”的代名詞,有兩點已經追不上中國
公益广告

西方不再是“最好”的代名詞,有兩點已經追不上中國

【導讀】從封鎖芯片供應到製裁社交軟件TikTok,如果說前者是美國對於中國科技水平的打壓,後者則更多夾雜著對中國流行文化的焦慮。而這也被英國劍橋大學政治和國際研究系前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認為是在”現代化3.0″時代,中國優勝於西方之處。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全新時代的開始,西方應該做好準備接受。

本文為馬丁雅克在中國式現代化與數字經濟發展論壇演講內容。本次活動由留學生日報和THINC Fellowship聯合舉辦。

馬丁·雅克: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中國式現代化。什麼是現代化?它發源於何地?要回答這些問題,就需要了解一些歷史。

1780年至1840年的英國工業革命是一個重大轉折點。相較於此前的農業時代,新的工業時代提高了生產力,開啟了現代化進程,使英國這座小島成為了全球領導者。19世紀下半葉,其他國家紛紛效仿英國進行工業轉型,比如法國、比利時,以及最重要的德國,當然,也包括美國。這些國家通過成功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迅速與其它國家拉開了差距。富裕國家與貧窮國家之間的鴻溝由此形成,其對世界的困擾一直持續到1945年之後。

從1800年到20世紀60年代,現代化進程幾乎一直由西方壟斷,被視作獨屬於西方的固有現象。在19世紀,只有一個非西方國家實現了工業化,那就是日本。中國自19世紀中葉開始嘗試現代化,然而,與除日本之外的其他非西方國家一樣,19世紀的中國未能實現這一目標。

1949年的巨大變革為中國帶來轉機。新中國終於實現了統一和穩定,逐漸在現代化進程中有所進展。而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現代化才真正開始騰飛,取得了全球經濟史上最令人矚目的成就。

中國為何能獲得成功?我們可以將1949年至1976年的毛澤東時期稱為”現代化1.0″,該時期的特點是”自給自足的現代化”。冷戰使中國與西方隔絕,至少在一定時期內,中國主要藉鑑的是蘇聯的經驗。

1978年後的鄧小平模式可稱為”現代化2.0″。這一模式與”現代化1.0″截然不同它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尋求開放,旨在與其他國家互相融合。中國意識到,中國不能忽視西方,而是必須接受西方,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與西方建立聯繫,並向西方(尤其是美國)學習。

事實證明,鄧小平模式非常成功。它改變了中國,並由此開始改變整個世界。

那麼,如何描述鄧小平的現代化模式呢?一方面,無論是”現代化1.0″還是”現代化2.0″,都不能被簡單、狹隘地描述為”中國式現代化”前者既具有本土化特點,又結合了蘇聯經驗;後者既植根於中國的歷史與環境,又深受西方經驗的影響。另一方面,現代化2.0也並非”西方式現代化”進程,而是由中國的歷史、文化、社會發展水平、具體國情特點等因素影響和塑造的。總而言之,鄧小平的”現代化2.0″是一種”混合型現代化”。

國家創新指數(2021),中國已進入第一梯隊

自2010年以來,中國現代化的性質和背景開始發生變化。這背後有兩個因素。

第一個因素是中國發展水平的提升。中國已經發展至一個新階段,逐漸從”模仿型經濟體”轉向”創新型經濟體”。騰訊、阿里巴巴、華為等公司開始嶄露頭角;在一些領域,中國即將取得全球經濟的技術領先地位,對美國技術的依賴日益減少;與此同時,相對於出口市場和外國企業,國內市場和國內企業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第二個因素是美國態度的轉變。2008年西方金融危機後,美國對中國崛起和自身衰落的焦慮感與日俱增,愈發將中國視作對其世界地位的威脅;2016年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中美關係開始破裂,貿易戰、技術戰接踵而至;2020年新冠病毒流行以來,美國和西方藉機”妖魔化”中國,此舉恰恰體現出美西方對中國日漸增強的國際影響力深感憂慮。

2016年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終結1972年的毛澤東-尼克松協議開啟了中美之間長期的穩定友好關係,但由於中國的崛起和美國對此日益增長的不安,這一長達44年的友好時期最終止步於2016年。

中國的技術和經濟進步,以及美國對”中國威脅”的焦慮,共同促成了現代化的新階段,我將其稱為”現代化3.0″。”現代化3.0″即我們所說的”中國式現代化”,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至2010年左右,在2022年10月的第二十屆全國代表大會上作為”中國發展新階段”被正式提出。

那麼,”現代化2.0″和”現代化3.0″之間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兩者的一大重要區別在於國際環境背景的不同。在”現代化2.0″時期,中美關係的主基調是相對良性的合作,正因如此,鄧小平”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戰略才得以奏效,使中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而在”現代化3.0″時期,國際背景發生了深刻變化:首先,中美關係惡化,且未來還將持續惡化;其次,相較於1980年,當今的全球經濟前景黯淡,經濟衰退與政治衝突的陰霾籠罩著世界。

“現代化2.0″和”現代化3.0″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程度的不同,也導致了兩個時期不同的關鍵特徵。”現代化2.0″時期,中國仍處於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1978年以前的中國經濟僅僅得到部分發展,因此當時中國的主要目標是實現經濟騰飛。

而在”現代化3.0″時期,中國經濟的規模更大、實力更強,並於2022年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在太陽能、風能、人工智能、移動技術、量子計算和5G等關鍵領域,中國已與美國持平,甚至領先於美國。不過,坦率地說,在其他大多數領域,中國較之美國仍然相對落後,例如,中國在半導體方面不及美國,而半導體具有至關重要的戰略地位。

中國當下的新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顯著成就中:其一是電動汽車,其二是社交媒體。

中國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產國2022年,比亞迪超越了特斯拉,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純電動汽車製造商。同時,中國也擁有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在從前的”內燃機時代”,中國汽車製造商所佔市場份額幾乎為0;而在未來五年內,預計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將佔據歐洲市場的主要份額。

這一成就的歷史意義不容小覷。自20世紀初以來,汽車就作為工業時代的重要產品,構成了工業時代的象徵。而今,隨著工業時代趨於尾聲,中國作為電動汽車及其電池的主要生產國,有望攜新時代產品引領世界走向更加環保的虛擬現實時代。

我在2005年至2019年期間來到中國時,來自德國、美國、日本和韓國的外國汽車還是中國大城市中的主流。當時,對於經濟條件較好的中國人而言,”洋車”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然而,我想,那樣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外國高端汽車品牌或將在十年內失去對中國富裕居民的吸引力,未來很長時期內主導中國大眾和高端品牌市場、佔據全球市場主要份額的將是中國電動汽車品牌。

社交媒體方面,我想舉的第一個例子是Tiktok(抖音海外版)。在10年前甚至5年前,西方人絕不會花哪怕一分錢打賭中國互聯網公司能否在西方做大。當時,若有人預言,一家中國社交媒體公司未來將與Facebook相提並論,定會被視作天方夜譚。但如今,”天方夜譚”走進了現實Tiktok正欣欣向榮;而曾經的市場領導者Facebook卻面臨利潤下跌、用戶群體中年化等問題,屬於它的時代即將落下帷幕。

越來越多的美國青少年熱衷於使用Tiktok(圖源:Youtube)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有趣的結論:中國流行文化與技術相結合而來的產品,已有能力在美國本土站穩腳跟。美國一度自詡為技術、名人和流行文化領域的絕對領導者,但如今,美國在這一領域”至高無上”的地位受到了中國的挑戰。這無疑體現出中國式現代化在未來數十年內巨大的全球潛力。

我的第二個例子是微信。長期來看,微信為社交媒體設定了全球標準。並且,在功能方面,微信遠勝於其競爭對手WhatsApp除自有社交和遊戲產品外,騰訊還針對從雲基礎到行業應用的各個領域,開發了騰訊會議、WeCom、騰訊文檔等400款產品和解決方案。去年,我們見證了元宇宙和虛擬人的崛起,以及全真互聯(Immersive Convergence)和數字孿生(digital twin)等概念在傳統行業的實際應用。在線演唱會正成為熱門,視頻號的演唱會直播觀眾人數輕鬆超過1000萬。

如我之前所說,”現代化3.0″面臨著與”現代化2.0″截然不同的國際環境。今天,中美之間猜忌重重,美國已將阻止中國崛起作為其首要任務,為此,美國正設法孤立中國。

美國通過竭力爭取盟友的支持,試圖與中國經濟脫鉤。美國阻止中國獲取美國的半導體技術,並限制中國從美國、台灣省、韓國和日本生產商處獲得芯片。這一異常乾預全球貿易的行徑嚴重妨礙了中國生產或獲取高端半導體,而高端半導體在現代經濟體中至關重要。

美國對中國的這種攻擊會持續多久,還有待觀察。目前的跡象表明,至少在未來十年內,攻擊都不會停止。供應鏈解耦和重構,加之日益不穩定的全球經濟和政治前景,很可能導致全球經濟增長顯著放緩。因此,相較於”現代化2.0″時代,”現代化3.0″時代的國際環境不容樂觀。

不過,美國孤立中國以阻礙中國崛起的企圖不可能奏效,美國的孤立只會促進和鼓舞中國努力加強自主創新。”中國式現代化”或曰”現代化3.0″的核心目標之一,就是將現代化重心轉向中國自己的技術、企業和研究,以增強中國現代化的獨立性和本土性。

總體而言,這個思路很好。不過,我還想提醒一下,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融合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要切記,一個國家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始終對外來的影響和技術持開放態度。如果僅僅因為某樣技術或某家企業是中國的,就對其過度依賴、過度強調,則可能導致中國經濟的僵化。”中國式現代化”的標誌應當是”先進性”,而不僅僅是”源於中國”。

我們正在迎來一個新的時代。這個時代,西方在諸多領域的優勢地位面臨挑戰,不再是”最好”的代名詞。顯然,今天的現代化已不再由西方壟斷,除了西方的現代化(例如美國的現代化、德國的現代化)之外,世界各地的現代化進程中還湧現出一批新的現代化模式,例如中國現代化、日本現代化、韓國現代化以及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

並且,現代化僅僅與經濟和技術有關,還與整個社會息息相關,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佔據著不輸於經濟和技術的關鍵地位。換言之,現代化不僅涉及國內生產總值或生產高端半導體的能力,更涉及社會關係、信仰與價值、大眾科學觀、教育質量、包容和機遇,以及社會各階層和諧坦誠地面對歷史、共建未來的能力。

中國和美國有著深刻的差異,兩者的差異不勝枚舉:美國尚且年輕,中國歷史悠久;美國享有中國尚未達到的富足;美國社會以移民為基礎,中國社會則一脈相通;美國是民族國家,中國是文明國家;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等等。

歷史的不同,導致現代化的本質也不盡相同。中美兩國各自有著包羅萬象而彼此不同、永不交叉的現代化特徵。美國的現代化特徵已為世界所熟知;而中國式現代化仍是新鮮事物,且仍處於發展之中。但我們至少可以確信,中國式現代化假以時日必將改變世界,並將永遠植根於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中、永遠保留與美國及西方截然不同的中國特色。

謝謝大家。

馬丁·雅克英國劍橋大學政治和國際研究系前高級研究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特首访中东 为港创商机

勤练好身手 驰援总及时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