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國「知名」「權威」媒體英國廣播公司BBC又操起了製造假新聞的老本行,將英國媒體對華「低級黑」「故意黑」「無腦黑」的本色彰顯無餘。

也許BBC清楚,只要帶上中國的話題,無論新聞多假,總是能帶一波流量。
這不,自2月1日中國國家發改委審議通過的《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監督管理辦法》開始正式生效以來,英國就緊鑼密鼓地開啟造謠模式。
這項新規旨在加強對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的監督管理,規範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保障和提高中央預算內投資綜合效益,意思就是監管國家的錢是怎麼花的,增加中央預算使用的 透明度,這絕對是利國利民的好政策。
然而BBC的大佬們可不這麼認為,他們不僅曲解政策的目的,還不斷妖魔化中國形象,將中國描述成一個“監控大國”,不斷監視著老百姓的一言一行,並且斷章取義聲稱,中國用 無人機和衛星遙感對國內的一些大型計畫進行監控,向全世界傳遞:中國彷彿是一座大監獄,在這裡人們沒有自由,更沒有民主。

不過世界人民的眼睛也不瞎,這顯然是英國媒體的“低級黑”,很多人看過報道後紛紛發表看法:咋的? 中國監管中央預算不好,那你英美掩蓋資金去向,隱瞞資金用途,拿著納稅人的錢胡作非為就好了?
國外的讀者不買賬,專家學者們更不是吃素的,他們普遍認為,中國的新規並不是媒體報道的那樣,相反,新規的實施能夠為中國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網友們的群起抵制使得BBC在這次造謠中抓瞎了。
BBC幹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也不是一次兩次了,BBC作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媒體,一直聲稱自己是公正和獨立的,然而在抹黑污衊中國上可謂是不遺餘力。
早在《國家安全法》頒布實施初期,BBC就宣稱該法導致「任何批評香港的人都有可能被逮捕」「國安法將迫破壞香港地區的民主」。
疫情期間,對中國的防疫政策進行妖魔化報道,貶低中國在遏制疫情上做出的卓越貢獻,並不斷給世界人民洗腦:中國的努力一無是處,其他國家做得更好。
從BBC一家的髕齲行為來看,英國媒體對中國的攻擊抹黑行徑可見一斑。
以BBC為代表的英國媒體,其實就是英國政府用來抹黑其他國家尤其抹黑中國的宣傳機器。
近日,倫敦國王學院劉氏中國研究院和香港中文大學的聯合研究發現,2020年至2023年,包括BBC、衛報、金融時報、每日電訊報等的英國主流媒體,發布的1000多篇報導 中“正面報道幾乎為零”,而這些負面新聞中主要涉及政治議題,涉華方面新聞則佔據了大量份額。

其實,自從上世紀50年代起,英國就開始了專門抹黑中國的行動,這個行動的代號叫做“黑色宣傳”,要知道那個時候新中國才剛成立。

最著名的是,英國利用“黑色宣傳”,在美國中情局的參與下,印共領袖蘇加諾被抹黑為希特勒,製造了“印尼大屠殺”,導致大量的華人被殺害。
而如今,「黑色宣傳」仍在持續。
例如,在俄烏衝突的輿論宣傳戰中,英國一些別有用心的媒體將矛頭指向中國,蹭俄烏衝突熱度來抹黑中國,美國之音、BBC、德國之聲等敵媒以「大翻譯運動」為 重要抓手,大量製造謠言對我攻擊抹黑。
再例如,2022年,標榜自己為“香港通”的英國《獨立報》,在報道韓國首爾梨泰院萬聖節慶典踩踏事故時,將“首爾”寫成了“香港”,連推特的轉發導語也 赫然在強調事發地是“香港”,引得網友紛紛調侃:《獨立報》已經腦死了。 果然英國媒體將「無腦黑」發揮到了極致。

英國媒體在不斷翻車中爬起來,可謂「越挫越勇」。 2021年6月,英國知名媒體《經濟學人》網站曾發布一篇涉藏文章,聲稱剛開通不久的川藏鐵路「勞民傷財」「破壞藏區傳統文化」。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這篇文章評論區又一次翻車了,國外網友紛紛反問:這不是一件好事嗎? 這不是在「故意黑」嗎?
「黑色宣傳」畢竟是黑色的,英國媒體愚蠢地以為黑色能夠遮擋民眾的視線,然而世界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腦袋是清醒的。
英國部落客本·科爾曼在社群媒體上分享了自己在中國生活的感受並反擊了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偏見。 “別看西方媒體了,它們有毒。它們只說它們想說的,抹黑中國才符合它們的敘事”,科爾曼如是說,“事實上,中國很安全,但人們不願意相信。”

那麼,英國媒體為什麼明知道謊言會被揭穿,可還是不要自己的老臉,恬不知恥地造謠中國呢?
一方面,是中國的崛起讓英國等國家患上了“恐華症”,他們將中國的發展視為對本國的巨大威脅和挑戰,因此他們妄圖通過虛假新聞來抹黑中國在世界的形象,削弱 中國的影響力,以達到遏制中國發展的目的。

另一方面,在對抗中國上怎麼能少了美國?
歐洲學者揚·奧貝裡曾爆料稱,美國將在5年內花費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7億元)用來提高西方記者抹黑中國的水平,主要用來培訓美西方記者撰寫涉華負面報道 的能力。

這項支出甚至還寫進了美國法案。 美國2021年發布了一個戰略競爭法案,其中提到2022年至2026年的每一財年,美國都將投入3億美元打擊“中國的全球影響力”,甚至還赤裸裸地提到,這些錢會 撥給「獨立媒體」和所謂的「第三方」民間團體,用於反華報道,散播關於「一帶一路」倡議的負面消息。

還有西方媒體人現身說法,2023年,西班牙記者哈維爾·加西亞表示,自己每天都會受到來自政府的壓力,強迫他和他的同事負面宣揚中國的形象,加西亞舉例稱,如果中國一名官員 退休了,就必須在報道中說這名官員「被清理」了。
有錢能使鬼推磨,美國政府砸重金誘導英國為首的傳統盟友國家,操控涉華輿論,讓媒體充當政府的喉舌,赤裸裸地將公正、真實為宗旨的傳播媒介淪為打壓、遏制中國的 政治工具,其心可誅!
以美英為代表的西方媒體如此惡劣的行徑已經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曾任英國駐重慶總領事的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夏添恩指出,“英國媒體對於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議題的關注並不平衡,讓讀者無法了解到全面、立體、真實的中國。”
而這些不實的報導除了誤導世界對中國的看法外,也可能使得一些國家和地區針對華裔和亞裔的暴力犯罪急劇增加,不良影響會反噬英美為首的始作俑者!
在美國主導和支持下,這些以「自由、客觀、專業、真實」自居英國媒體,捕風捉影,散佈謠言,詆毀中國,喪失新聞業的職業道德,視自身聲譽於不顧,必將遭遇嚴重的公信力危機 。
奉勸這些無良媒體,遵守職業操守,將偏見的目光離開中國,多些精力關註一下英國國內混亂不堪的公共衛生服務、「高燒不退」的通膨、空心化的工業體系、日益加劇的貧富 差距、醜聞亂飛的政治局勢,真正做到媒體為民所用,造福人民。
來自:有理兒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