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免费高铁去务工

从西北到东南,从大山到大海。来自甘肃定西的村民孙志农怎么也没想到,人生第一次离开家乡,竟然是乘着免费的高铁去大城市赚钱。 1月30日上午8时13分,531名来自甘肃定西的务工人员搭乘G1904次列车从…

奋力开新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新华社记者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年伊始,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

去年电动自行车和电池产品国抽不合格率21%

  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记者赵文君)市场监管总局31日发布2022年电动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电池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从抽查的262家企业生产的295批次电动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电池中发现62批次产品…

2022年我国送出超4.2万亿元税费政策“红包”

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记者王雨萧、韩佳诺)2022年,我国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系列税费支持政策落实成效如何?增减之间,如何确保市场主体“实打实”受益?国家税务总局…

科创挂帅 武汉打出新年“组合拳”

◎本报记者 吴纯新 通 讯 员 陈 达 今年是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之年。 1月29日,武汉市新春第一会聚焦科技创新,出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系列“组合拳”,从平台、集群、企业、人…

我国首批体细胞克隆优秀奶牛诞生

◎本报记者 王迎霞 通 讯 员 荀晓赟 绵羊“多莉”的诞生让克隆技术广为人知。27年后,中国人将它用到了良种奶牛快速繁育上。 1月31日,宁夏科技厅正式发布消息称,春节前夕,3头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复制…

中国科幻底气来自“大国重器”的实力

近日,中核集团发布一张海报,画中赫然显现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行星发动机,并排的是中核集团的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文案写着“你们尽管想象,我们负责实现。”海报被网友誉为“最硬核的梦幻联动”,…

筑牢诚信底线 助攀科研高峰

1月1日,新修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办法》(以下简称《调查处理办法》)正式实施。 《调查处理办法》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科研不端行为进行调查处理所依据的重要规章制度,最早于…

培育产业服务农牧民 将科技变成“真金白银”

  ◎本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王荣文   冬日的甘肃省肃南县皇城镇天寒地冻,但在该镇的配种站上,依旧有一群忙忙碌碌、“热气腾腾”的人,严寒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在这里,科技特派员安晓东组织开展…

确保用种安全 良种农资保障春耕生产下好“先手棋”

人民网北京2月1日电 (记者李栋)人勤春来早,功到秋华实。当前,随着气温回升,春耕备耕工作日益繁忙,各地紧抓粮食生产主线,确保良种供应充足,为农业生产下好“先手棋”提供了有力支撑。 春耕备耕,种子先行…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